賴和生平

賴和(1894年5月28日~1943年1月31日),一生剛好橫跨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。本名賴癸河,一名賴河,出生彰化,筆名有懶雲、甫三、安都生、灰、走街先……等。

◆出身民間,回到民間

賴和的出身沒有非常顯赫。祖父賴知因戴萬生事件(1862~1864年)起義失敗,心情鬱悶而嗜賭。但賴知強韌的個性,迫使他戒賭改學「弄鈸」,並以其技藝,改善家 庭經濟,購置田產,培育後代,其子賴天送(賴和的父親)還沒能受教育,成長後就以「道士」為業。賴和的祖父以「弄鈸」為業,父親又是道士,都和民間習俗有 密切關係,這種小傳統中的生活,深刻影響賴和幼年的階段,也使得他從小與民間有一體感。往後,賴和同情弱者,站在弱者的立場,是本性的自然流露,不全屬 於意識型態的層面。

經過賴家兩代的努力,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地主, 才有餘力送賴和入書房唸書。賴和十四歲(明治42年,1907)拜黃倬其先 生,在小逸堂學習漢文,舊文學根柢深厚,奠定他日後寫作的坦途。十六歲(1909年)考進台北總督府醫學校(後來的「台大醫學院」),杜聰明、翁俊明等,都是他的同班同學,蔣渭 水則是低他一屆的學弟。醫學校畢業後,就職於嘉義醫院,其間回彰化與王草女士結婚,後因無法容忍日本醫生和台灣醫生間的不平等待遇(台灣醫生薪水較少、也 不被重視),大正6年(1917)回到彰化開設「賴和醫院」,開始懸壺濟世的生涯。1918年二月前往廈門,供職於鼓浪嶼租界的博愛醫院;大正8年(1919)七月從博愛醫院退職歸台,在廈門期間已感受到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對於文化、社會的影響力;大正10年(1921)十月台灣文化協會成立,謀台灣社會、文化之發展,賴和也參與其中、被選為理事,往後更投入講 演、《台灣民報》編輯工作;大正12年(1923)十二月因投入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,在「治警事件」中第一次入獄。

在「新舊文學論戰」中,他是主張新文學的健將,大正14年(1925)「二林事件」發生後,十二月發表第一首新詩〈覺悟下的犧牲——寄二林的同志〉,自此積極投入台灣新文學的創作;大正14(1925)年發表台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散文〈無題〉,15年1月1日發表白話 小說〈鬥鬧熱〉;昭和9年(1934),台灣最大的文學社團「台灣文藝聯盟」創立,賴和被推舉為委員長。昭和16年(1941)十二月八月,珍珠港事變當天,再度被捕入獄,約五十日,在獄中以草紙撰述〈獄中日記〉,反映了 殖民地下被統治者無可奈何的沈重心情,後因病重出獄。1943年一月三十一日逝世,行年五十。

賴和,終其一生,以醫術救治人的肉體,以文學剖析台灣被殖民的諸多面向,其文學作品採「寫實主義」的手法,啟蒙、左翼、抵抗性、反殖民、本土--皆可從賴和的文學 中窺見其身影,且洋溢著民族情感與人道主義,被譽為「台灣新文學之父」。


老照片寫真

賴和與台灣文學賴和年表